一、智能化工程需求分析环节
用户需求不明确:用户自身对智能化系统的功能期望和应用场景没有清晰规划,导致需求模糊。例如在智能建筑项目中,业主无法准确描述想要实现的智能照明控制的具体方式,到底是按区域、时间还是人体感应等多种方式结合,这使得后续设计和实施缺乏准确依据。
需求变更频繁: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用户可能因各种原因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或对原有需求进行更改。比如在智能安防系统建设中,随着项目推进,业主突然要求增加新的监控区域,这会打乱项目进度计划,增加成本。
二、智能化工程设计环节
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人员对智能化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未能结合实际项目需求和现场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在一个大型商场的智能化设计中,网络架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商场内大量移动设备同时连接网络的需求,导致网络拥堵,影响智能导购、移动支付等功能的正常使用。
各系统集成设计不完善:智能化工程涉及多个子系统,如楼宇自动化系统、安防系统、通信系统等。若设计阶段对各系统之间的集成考虑不足,会出现系统之间无法有效通信和协同工作的情况。比如智能消防系统与楼宇自动化系统不能联动,火灾发生时,无法自动控制相关区域的通风、照明等设备。
三、智能化工程施工环节
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设备安装、线缆铺设等方面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例如线缆敷设时,没有按照标准进行桥架安装和线缆绑扎,导致线缆混乱,容易出现信号干扰,影响系统稳定性。
施工进度管理不善:施工过程中可能因各种原因,如材料供应不及时、施工人员调配不合理等,导致施工进度延误。例如在智能小区建设中,因智能门锁供应商供货延迟,导致整个小区的门禁系统安装滞后,影响项目整体交付时间。
四、智能化工程测试验收环节
测试方法不科学:没有制定全面、科学的测试方案,对系统的功能、性能等方面测试不充分。例如在智能交通系统测试中,仅简单测试了部分路段的车辆通行情况,没有对系统在高峰时段、恶劣天气等复杂情况下的运行情况进行模拟测试,可能导致系统在实际投入使用后出现问题。
验收标准不明确:对于智能化工程的验收标准没有清晰界定,导致验收过程中存在争议。例如在智能会议系统验收时,对于音频、视频质量的具体量化标准不明确,业主和施工方对系统是否达到要求存在不同看法。